任天堂的战略 VS 战略咨询的战略
00 分钟
2025-4-15
2025-4-15
type
status
date
category
summary
language
面向群体
游戏品类
资料类型
平台
tags
password
Sub-项目
作者
文章链接
来源
标签
Parent 项目
发布时间
slug
icon
notion image
前些年,笔者和业内人士聊天,他们告诉我某战略咨询出身的游戏业务负责人做出了一个新决定。
什么决定呢?
大意就是:All in MOBA
战略分析团队调研了市面上的游戏,发现端游《英雄联盟》最赚钱,手游《王者荣耀》最赚钱,“惊奇”地发现它们都是MOBA类游戏,所以团队建议老板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MOBA这个品类上。
听完让人两眼一黑,这个思维模式非常“战略咨询”:将当前市场的情况数据化,再根据这个数据下一个结论。
类似的思维也在“开放世界”、“二次元”等品类上出现,一个游戏火了,战略分析师分析说是玩家喜欢这个品类,于是相关品类的项目纷纷立项,其中有不少都是战略咨询团队的功劳。
结果游戏上线纷纷暴死,A公司战略团队跑B公司,B公司战略团队跑A公司,大家相安无事,继续给老板提建议——这次轮到忽悠老板立派对游戏了。
这让我想起某战略咨询公司为我前司做的战略计划。

如听一席话

有一个关于战略咨询的笑话:
有一个老头正在放羊,走来一个年轻人对老头说:老先生,我可以告诉您,您的这群羊有几头,作为酬劳您需要给我一头羊。
老头还未作答,年轻人就用电脑链上 NASA 网络,调动低轨道卫星,把卫星遥感成像的图片再通过软件分析,得出结论并告诉老头:老先生,您的羊群共有763头。
说完后他抱起一只羊就要走。老头叫住他:“小伙子,如果我能猜出你就职的公司,你可不可以把酬劳还给我?”
“可以。” 年轻人答。
“你是XXX公司的。” 老头说。年轻人很惊讶,说您怎么知道?
老头笑了笑说:“因为你具有该公司咨询人员的所有特点啊。第一、你不请自来;第二、你告诉我的分析结果是我本就知道的;第三、你抱走的不是羊,而是我的牧羊犬。”
笔者很早就听过这个笑话,一直觉得可能有些夸张,但直到和笑话里的公司接触后才发觉完全属实。
之前笔者在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网络金融部直销银行业务条线工作,总行请来某国际知名战略咨询公司(一家只要说起战略咨询就必然会提到的公司,后文简称XXX)为我行做咨询,而我代表网络金融部去听汇报。
notion image
听完什么感受呢?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先说说我部门在和XXX前期对接时的诉求:
我们直销银行业务算是网络金融部下属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也是网络金融部主推的业务,老总希望让直销银行业务和网络金融业务作出区分,吸引年轻人客户,就问XXX我们该如何吸引年轻人客户。
结果XXX给我们的战略计划是将目标客户设定为中老年客户,他们更有钱也更愿意储蓄BALABALA……
这种事儿我们已经知道了!
我们自己行内的数据就是这样的,当然不只是我们行,绝大多数银行都是中老年客户更有钱!
网络金融业务也许还可以按照这句废话战略执行,但我们的核心诉求就是要把直销银行业务做大做强,和网络金融业务作出区分,所以XXX给我们的战略计划完全没用。
后来笔者和同事吐槽此事,同事笑笑,说:“你看看XXX负责咱行业务的那个小伙儿姓什么,再看看A部门老总姓什么。”
一看,懂了,战略咨询公司的常见操作。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我前司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掉队银行了,战略咨询并没有为前司带来改变。

微软的体感战略

笔者后来转行到游戏行业,也经常在《决战平安京》、《阿凡达手游》、《仙剑世界》等游戏看到战略咨询出身同学的身影。
他们的观点也不能说错,但也能明显看出他们是基于当前市场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判断。
没有考虑到未来的趋势,这个判断也浮于表面。
有一个世界知名游戏公司也做了类似的判断:在当时不能说错,但后来复盘却错得离谱,这就是微软的XBOX ONE。
在彼得·摩尔被XBOX 360三红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后,接替他的唐·马特里克看起来是那个对的人。
notion image
2007年7月,马特里克正式加入微软,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Xbox 360和PC游戏业务。
在马特里克领导Xbox的六年中,Xbox 360的全球用户数从1000万增加到超过 7600万,Xbox LIVE会员从600万增加到超过4800万。
最重要的是,在他主导下微软推出了体感外设Kinect,Kinect发售两周内就出货800万台,比微软预期高出300台之多;X360的销量也增长了21%,创造了自微软涉足家用主机市场后最辉煌的圣诞销售业绩,在北美市场,Kinect一度被抢购一空,在官方商城都需要预订。
notion image
Kinect的数据非常亮眼,这也是微软决定提拔马特里克接任彼得·摩尔的核心理由。
自从马特里克升任微软互动娱乐事业部总裁后,他把大量的资源都给了他赖以发家的体感设备Kinect,而这时体感玩法的开创者任天堂已经开始淡化体感元素在新主机WiiU中的占比
无论是微软选择马特里克接任XBOX总裁,还是马特里克决定All in 体感,在Wii和Kinect创造如此辉煌数据的当时,这个决定看起来并不算错。
直到2013年11月,Kinect与Xbox One以499美元的价格捆绑发售,而PS4的价格则是399美元。
局势开始逆转。
notion image
Kinect的问题有很多,价格贵、限制二手交易、锁区……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也是任天堂很早就意识到,决定弱化WiiU的体感元素的原因,那就是:
新兴的手游已经抢走了原属于体感的轻度玩家市场。
当马特里克还单纯地把Wii的成功理解为“玩家喜欢体感,体感是游戏的未来”时,体感的开创者任天堂已经意识到手游的兴起与体感热潮的消退,开始试图抢夺正在核心化的轻度游戏玩家。
一言以蔽之,微软对Wii成功的理解就是“玩家喜欢体感”,而任天堂则理解为“游戏人口的扩大”,也就是原本不玩游戏的玩家也开始玩游戏。
notion image
当手游兴起时,任天堂意识到原本喜爱体感的轻度玩家开始转向手游,决定目标用户转向从轻度玩家成长起来的中度玩家,微软还停留在“玩家喜欢体感”的认知中,最终惨败。
高下立判。

结语

现在看微软XBOX ONE的体感战略很明显是错的。
举一反三,大家也能意识到,根据《王者荣耀》得出“要做MOBA”、根据《原神》得出“要做开放世界”“要做二次元”的结论,也存在明显问题。
如果一个公司的战略认知停留在“一个游戏火了,说明玩家喜欢这个游戏的品类or画风or玩法etc”,这个公司的战略肯定是漏洞百出的。
不过没关系,战略怎么胡说八道,都有执行去背锅。
上一篇
段永平退网事件中的逻辑谬误
下一篇
20250113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