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category
summary
language
面向群体
游戏品类
资料类型
平台
tags
password
Sub-项目
作者
文章链接
来源
标签
Parent 项目
发布时间
slug
icon
等你点关注都等得长猫了
欢迎关注“游戏寿司”
本公众号的主旨是发布游戏深度研究和日本游戏市场分析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
微博名称:游戏寿司
微信公众号ID:gamesushi
微信号ID:hebeihang
知乎ID:寿司君
我有个表弟,小时候每次见面时他都会给我讲在网上学到的知识,我也会告诉他:对于网上的观点要有怀疑精神,批判性地思考后吸纳,不可全盘接受。
但是在现在的中文互联网上,充斥着“虚拟经济打压实体经济”,“是资本家让我们吃不上新鲜蔬菜”,“一鲸落万物生”这类观点,很多观点仔细一想便能找到反例,但很多人连想都不愿想了。
而九边的《聊聊裁员的事》一文,里面有我赞同的观点,也有不赞同的。
虽然有大佬转发加持轻松破了10万+,但里面的部分观点,我建议大家还是多想一想,毕竟上头如果真按照九边的观点去决策,那么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没必要存在的。
由于九边也提到这篇文章是比较偏意识流的文章,所以笔者也不会咬文嚼字去苛责,但是对于部分观点会提出一些反例供大家参考。
下面黑字部分“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配上笔者的蓝字思考,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原文以外的思考。
聊聊裁员的事
中国近四十年来的事,几乎都跟三件事有关:
改开;
外贸;
房地产。
这三件事的确重要,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影响中国发展的因素,比如互联网。得益于属于互联网的电商、电子支付、手游和短视频,杭州、成都等城市也肉眼可见地实现了快速发展。
因为改开,有了外贸。有了外贸,赚到了钱。把手里的钱,叠加银行借出来的三十年的钱,催生出来了这些年的大繁荣。
改开带来的不仅是外贸,朝鲜也是有外贸的,而且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但是朝鲜人没有赚到钱。
改革开放带来的最重要东西,显然不是外贸,甚至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的发展,都是改革开发带来的。
大家买房花出去的每一个钢镚,最后都变成了上游水泥建材工厂的收入、房产销售的收入、还有政府的收入。大家有了钱,继续消费,这也是为啥甚至汽车行业,都和房地产周期有关,比如房地产繁荣的时候,上游那些人赚到钱,才会去买车什么的。
政府的收入这点是很多文章不愿提的,能提这点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房地产的繁荣,也推升了制造业、零售业以及每一个人的房租成本。当威尼斯人因为本地不断攀升的房价不得不背井离乡,政府也应看到房地产市场繁荣带来的风险。
毕竟中国有个城市遇到的问题和威尼斯很像,那就是香港,而香港后来发生了什么,懂得都懂。
房地产就跟个印钞机一样,印了天量的货币出来,这些货币分配到了各种领域,那些领域的人有了钱就会消费,互联网的崛起,其实依赖的就是这部分的增量。
有人可能要说,市场上钱多了,经济就能繁华?
债务就有这个特点,借钱花的时候超级爽,不仅爽,而且预期好。比如前些年深圳有人月供三万,周围的人说你这太疯了吧,他说没啥事,等过几年年入两百万的时候就好了。当时很多消费其实就是建立在这种"越来越好"的预期之上,房价一直涨,也是因为杠杆越加越高。
如今房地产走低,对市场有两个明显作用,作为这么多年最大的发动机,它不行,几乎涉及所有除外贸以外的行业,房地产的从业者还有关联从业者收入都不行,大家都比较消极。
房价上涨其实也在打击制造业,在制造业撤离深圳的浪潮中,有不少企业是因为房租上涨而撤离的。其中要注意的是,员工工资、原材料成本上涨中也包含了房地产上涨的因素,当员工租住的房子房租上涨,自然也会要求更高的工资。
房地产上涨的“繁荣”很大一部分都会成为其他产业的“成本”。
举个例子,房子卖不出去,土地就卖不出去,政府收入,公务员收入就受影响,房地产的上下游无数企业都受影响,那么多员工的收入也都受影响,最后几乎会扩散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而且很多城市,包括天津、南京,都是公务员城市,也就是最有购买力那群人就是公务员。他们的收入直接影响市场的状态。
为什么有些城市最有购买力的是公务员?公务员的钱来自哪里?公务员购买房子后用来做什么?为什么他们不愿意买了?这个逻辑,不知九边有没有想过。
而互联网公司,本质都是广告公司和销售公司,他们不创造产品,他们只转移产品,如今消费不振,转移变少了,他们也不行了。
这个思维,其实是改革开放前的思维。
九边这段话,其实否定了Google、微软、腾讯、抖音等互联网公司的价值,颇有当年“打击投机倒把”的风范。
在九边的观点中,供大家娱乐的游戏不是创造出来的产品,一个方便大家交易的电商平台不是创造出来的产品……
这样的思维,很可怕。
九边没有考虑到,支撑AI产业发展的芯片,当年是靠游戏产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九边也没有看到,手游玩家对游戏和网速的追求,成为了推动手机产业和通讯产业繁荣的动力。
一句“不创造产品只转移产品”就把别人的价值轻易否定,很可怕。
至于互联网产业遇到的问题,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任天堂和微软还好好的,这个原因,被九边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2
货币的反向湮灭
3
裁员潮可能会引发降薪潮
互联网行业习惯了很多年的一种模式,你只要跳槽,收入就能上升。今后这种模式可能要结束了。
为啥以前跳槽就能涨工资呢?因为那时候投资了无数的项目,各个公司都需要人,经常好几个公司抢一个计算机相关人才,可不是工资一直涨?
但是这种情况估计到头了。原因也是我去年就在说的那个逻辑,互联网领域该做的app已经基本都做出来了,叠加预期减弱,大量的"预研项目"被砍掉。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互联网领域该做的app已经基本都做出来了”这话就体现了九边对科技发展的认知,也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认为“互联网只转移产品不创造产品”,该做的app都已经做完了?那ChatGPT做了吗?因AI而诞生的产业,这些app做完了吗?
当黄仁勋在台大演讲时提到“AI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创造新的行业和就业岗位”,而九边认为该做的app都做完了,还有这么多人不假思索认同他的观点,这其实是很可怕的。
其实咱们自己想想,关于社交,吃饭,打车,外卖等等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东西是不是都差不多了?你总不能为了上厕所也搞个app吧?其实上厕所也有app,只是需求太小,根本推广不开。这也侧面印证一件事,互联网产业已经渗透到尽头了。
九边这种互联网产业已经到头了的这种观点,如果也成为决策者的观点,那中国互联网产业算是完蛋了。当国外诞生了Discord、Notion等工具,我们只能抄,只能说明中国是在慢慢失去互联网的创新精神,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到头了而不是互联网产业到头。
我理解这也是为啥马斯克把推特裁的只剩下了维护人员,因为他作为外行反而看得很清楚,互联网企业就那样了,该有的都有了,没啥新东西可研究,需要的是其他领域的突破。脸书前几年就不咋折腾互联网,主要跑去搞那个元宇宙,小扎也知道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收尾期。
九边只看到马斯克裁员,没看到马斯克提出推特要对标“微信”这个中国app,并在裁员后开始招聘,这次裁员比起九边所说的“维护”,更像是一次转型。
再看看国内,互联网大厂现在主要发力方向都不是互联网,而是类似云计算,游戏,人工智能等新领域,这些领域其实都不算互联网行业,而且这些领域现在并不需要太多的人,需要的是顶级的大神,于是开始裁掉边缘部门,集中力量买显卡搞AI。
需要顶级大神不假,但关键是“谁是顶级大神”?让“顶级大神”做什么?
比如在非互联网行业,有位国内的“顶级大神”在国外的学术操守却遭到普遍质疑,这位“大神”是真大神吗。
比如叠纸挖来的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DLC制作人富永健太郎是大神不假,但你让他做什么呢?仅靠一个大神,能做出开放世界吗?
而且我这两年跟很多大厂HR聊,他们有个共同感触,就是前几年招聘进来的人工资给高了。尤其2020年之前的,那时候项目多,投资多,股价高,所以招聘的时候谈工资实在是太离谱。这两年开始过紧日子了,觉得给得实在是太高了,于是他们想把这些人的工资降下来。
怎么降呢?裁员呗,把那些一两百万一年的裁掉,换成五六十万的,反正能力也差不太多,甚至心态还要好一些。还有更离谱的,一个员工是2019年一百多万招到的 ,当时市场环境很好,都在抢人,所以就给了那么多。去年把他开掉后,今年再给他打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回来,只给之前的一半收入,对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因为他也找不到那么高的工作。
这段话让我想起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
段子说雷军早年问张小龙能不能把Foxmail卖给金山,张小龙回答是15万。 等到商谈具体细节时,雷军因为忙便请研发部同事去和张小龙谈。结果没谈成,原因是,研发部认为:“张小龙那个东西,我们一两个月也能做出来,15 万值吗?”
其实在这个段子中研发部的人看来,要15万的foxmail,和自己做出来的mail,能力也差不太多,甚至心态还要好一些。
这也暴露了一个国内企业的麻烦问题,就是工资只能涨不能降,想降薪就得折腾一圈。不过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动态工资。此外由于没法动态管理,大厂们都在使用外包,经常一个项目组,只有项目经理和几个骨干是自己人,其他的都是外包。如果预期不好,就果断把外包全部裁掉,骨干调入别的项目。
其实在游戏业,早有日本ENIX和BANDAI这么搞过,这两家都是早期把大量项目外包出去的公司,项目经理和骨干是自己人,但后来它们也分别和Square和NAMCO这些有技术开发能力的公司合并,原因是什么?
外包,甚至说动态管理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自己人”做项目失败了就把外包裁了换一批新外包,时间久了也要考虑是“自己人”不行还是外包不行。
顺便一提,有很多游戏名义上的制作人,其实大部分实际工作都是外包那边做的,比如《血源》制作人山际真晃和外包的fromsoft,DQ8和DQ9的市村龙太郎和外包的Level 5。
外包的定位是顺利地开发游戏还是推卸责任?
今后"跳槽涨工资"越来越成为了历史。如今你一旦失业,可能要跟你一起失业的小伙伴同在一个资源池竞争,可能还得跟那些已经在跑滴滴的同行竞争,还要跟刚毕业的大学生竞争。
企业也可能推动一波"性价比替换",也就是用高性价比的人替换掉低性价比的。
而且不要以为影响不到三、四线企业,都会影响,就跟波浪似的,一波又一波。
4
关键问题还是在投资侧
一直以来有个政治正确,大家都在骂资本寻求增值这一特性。
可是大家想想,如果你有几百万,你这几百万没法升值,你会拿出来投资饭店,商场,或者新科技吗?
资本增值这点是赞同的,你的钱去买股票买基金存银行,本身也是寻求资金增值。
你不投资,别人就没有工资,别人没工资,他就得下岗,他下岗了,没有购买力,新的投资风险就会变得很大,大家更不投资了。进一步想,我们社会就是由无数这种寻求升值的大小资本投资出来的。
资本家投资,也是在创造就业岗位。吴小平呼吁让私营经济退场,其实也是让就业岗位退场,你要知道代价是什么。当然,我知道很多人理解不了,只能说很多历史没有传承,应该刻骨铭心的记忆被忘却导致的。
所以说关键还是预期和信心,只要这两样稳定,大家才会投资,投资出来的钱会变成别人的工资,有了购买力,商家才有利润,有利润才会继续投,经济才会重新转起来。
5
总有人说,博主你咋又替资本说话?
其实现在国内到了一个临界点,大家不知道故事该怎么继续讲,这个故事如果讲不好,代价是很大的。邓小平搁置的争论,可能是现代人所要直面的。
6
码农还有前途吗?
很无奈的事情是,这些年程序员的待遇改善,导致大量的人才向这个行业集中。
以前也有一种说法,说外卖和快递给的收入太高,年轻人都不进厂了。
第三级的是中规中矩的,没啥明显优点也没啥明显缺点,复杂问题他也搞不定,但是简单问题不出错。占到50%。
第二级是团队核心,15%吧,一般每个项目组都有一个技术骨干,说的就是这种。好像啥技术难题他都能搞得定,而且责任心很强,项目经理们争着要,这种人只要工资要得不离谱,这辈子几乎都不用愁工作找不到。
这一级是绝大部分人能到达的天花板,需要巨大的责任心,潜心研究自己的领域,脑子中等偏上,细心一些,熬几年都能混到。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人非常少。别看很多人天天好像忙的跟个狗似的,可是不知道为啥,能力一直不提升,水平也一直那样。
最后是极少数的一部分,纯纯的技术大牛,行业翘楚,这种人往往聪明得很明显,而且跟其他人是有明显的代差的,他们能解决那种你这辈子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经常有人说的那种"阿里高P",就有这种大神,当然也有混子,只是这类混子的"混功"也是高的没谱,屁也不会,却能通过揣摩上意一直混下去,还拿高薪,这比那些技术大牛更难一些。你说裁员是不是先裁这种人,真不一定,因为他们往往跟领导关系好,领导觉得技术骨干可以换,却离不开这种人。
有人说“优胜劣汰”,也有人说“劣币驱逐良币”,当侵吞公司财产的贪污犯成为公司之星得到表彰,要知道如果贪污案没败露,她应该是在“去肥增瘦”中留到最后的“人才”。
当一个公司经过裁员,留下的都是这样的人,那公司也是必然要完蛋的。
尾声:
文章就写到这里吧,最后,还是要讲那两个一直在说的事,均值回归和周期。
任何高薪,只要不是牌照生意,迟早给你打下来,互联网产业跟土木似的,也是迟早的。不过整体而言计算机行业不用风吹日晒,不用去住板房,技术上限高,在接下来很多年里依旧是普通家庭翻身的好行业。
有牌照的公司收入高是不假,想想恒丰银行,想想包商银行,想想盛京银行,笔者只能说很多东西是不可持续的。
在互联网公司旁边开餐厅的小李看着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王眼红,诅咒他早日被裁,结果小王真被裁了,小李的餐厅也没人光顾了。
把高薪打下来,不就是一切朝天津和南京看齐呗?如果大家觉得这是好事,那故事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一切都是周期。经济有周期,其他的也一样。顺风顺水的时候没人珍惜,觉得一切理所当然,然后玩坏了,开始反思,通过反思又能开启一个新的向上周期。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 作者:何北航
- 链接:http://gamesushi.cn/article/4e69e0cf-56da-4865-b741-f5326c8f0aed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