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期迷途》看二次元游戏的机会与坑点
00 分钟
2024-3-7
2024-12-5
type
status
date
category
summary
language
面向群体
游戏品类
资料类型
平台
tags
password
Sub-项目
作者
文章链接
来源
标签
Parent 项目
发布时间
slug
icon
等你点关注都等得长猫了
 
欢迎关注“游戏寿司”
本公众号的主旨是发布游戏深度研究和日本游戏市场分析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
notion image
微博名称:游戏寿司
微信公众号ID:gamesushi
微信号ID:hebeihang
知乎ID:寿司君
 
去年中旬有人问我当时最看好的国内游戏,而笔者的回答中必然包含《无期迷途》。
虽然当时大部分人并不认同笔者的观点。
契合文化潮流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你看好《无期迷途》,那证据呢?
在当时,笔者是去参加投资·评测相关工作面试,希望入职后以内部分析的形式去促成投资或合作,并没有计划发表在公众号上(我的很多观点是以内部研究报告形式存在的)。
所以,只留下最初计划写的公众号草稿日期和面试官的“人证”,来证明笔者当时的判断。
notion image
笔者认为《无期迷途》的人设与画风,迎合了当时国内外流行的“姐姐文化”。
文章计划韩国女团谈起“姐姐文化”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市场表现和商业价值,最终提到“姐姐文化”在二次元游戏市场具有的商业潜力。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国内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也有“姐姐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全一样),而如今知名COSER“卡琳娜”在女性群体的高人气也是这一文化流行的重要案例。
然,由于一些原因,本文不会继续深入分析“姐姐文化”,懂得都懂~挤眼 (·ω< )
 
有别于传统二游的新机会
“姐姐文化”在二游市场尚属空白,这既是充满机会的蓝海,对谨慎的大公司而言也是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危险地带。
比如很多面试官并不认为《无期迷途》符合他们的优秀二次元游戏定义,这很正常,不然这个游戏应该就不会是自意网络发行的了~
其中有个面试官提到他们找了一些传统二游玩家做了调研,反馈不佳。我问:其中有女性玩家吗?答曰:没有
实际上,《无期迷途》的目标用户和传统二游目标用户存在较大差别,当时笔者也提到这个题材的用户有很大一部分女性玩家,后来则有DataEye等数据去证明这一点。
notion image
果调研以传统宅男玩家群体作为主要对象,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果,事实上当时认为《无期迷途》能火的也很少。
因为他们还是在用传统二次元游戏的眼光、数据和逻辑去看《无期迷途》。
在面试官眼里,《无期迷途》和FGO等游戏都是二游,而且《无期迷途》不符合FGO玩家的偏好,于是给《无期迷途》打了“不通过”的标签,但实际上《无期迷途》是面向了另一个有极强消费能力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内有很多女性玩家
所以还以男性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市场,容易出现误判。
相比过去的二次元游戏,这是一个新市场,而且这个群体的商业潜力,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验证,只是在手游领域还没有竞品。
未来的二次元游戏,如果是瞄准一些在其他领域得到市场验证,但手游领域尚属空白的市场,是有极大机会的。
以“姐姐文化”为例,卡琳娜是一种“姐姐”,刘亦菲也是一种“姐姐”,这就是另一种未来可行的“姐姐”二游(or乙女游戏,笔者认为乙女是一种女性向二次元)。
这个市场很大,绝对不是只有《无期迷途》一个游戏可以独吞的,还有很大空白。
一些既有的二次元游戏,也可以用“姐姐”角色去扩展受众,比如“卡芙卡”不仅在男玩家人气很高,也受到许多女玩家的喜欢。
也有一些玩家给卡芙卡“姐姐”以外的称呼,这其实也是一种细分市场,也可能有机会。
在《光与夜之恋》等乙女游戏中,笔者也认为如果能增加“姐姐”类型的角色,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增长点。
除“姐姐文化”之外,市场还有Furry、魔物娘、武侠、日常系等相对小众的文化,其中有些文化也有最新的市场数据去佐证,这些是笔者认为机会较大的领域
比如《What in hell is bad?》这个女性向二次元游戏,虽然内容让人震惊,但与当前一些趋势变化比较吻合,也许会有成为爆款的机会。
notion image
相比之下,今年推出的许多二次元游戏,可以看出制作非常精良,但人设、画风和玩法没有太大突破,很多都泯然众人矣。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一定要创新?模仿成功爆款去做不好吗?
其实“模仿”或“微创新”不是稳妥,往往是找死。
模仿二次元爆款的坑点
在大公司“求稳”为主策略的指导下,创新游戏往往会因为缺乏直接数据很难通过。
先不谈创新的优势,先谈谈求稳导致的问题:求稳是因为某个人设·画风·玩法已经得到手游市场验证,希望通过“微创新”去抢夺用户。
这个思路在其他游戏领域也许适用,就像腾讯用《和平精英》去抢夺《荒野行动》的国服市场。
但是在“为爱埋单”的二次元游戏,这个思路并不适用。
第一,二次元玩家对二次元游戏的需求是情感。
很多人会说是XP,但XP只是构成情感的元素之一。单纯满足XP的角色有很多,但是这些角色并不能建立与玩家的情感联系,在手游市场上《destiny child》就是一个例子。
《destiny child》不可谓不涩,但这种色是没法在玩家心中留下印象的涩。
笔者相信从涩涩角度来看,比不知火舞涩的有很多,但玩家能记得不知火舞,而不是其他角色。
除了童年时给玩家的视觉冲击力外,不知火舞的人设塑造很好,便于玩家去记忆,具体内容可以看笔者以前写的日本人设流程相关文章。
在动画领域我们也能看到“蕾姆”这样受玩家欢迎的角色,但蕾姆不一定满足玩家的XP,她甚至不算是女主角。
玩家喜欢蕾姆并不是因为玩家喜欢蓝毛女仆,你以为你去做一个(你感觉)更好的蓝毛女仆,玩家就被你挖了过来。
不是这样的,你做的这个蓝毛女仆新角色,和玩家之间没有那些故事和互动,就无法吸引玩家。
二次元玩家和二次元游戏·游戏角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供需关系,它更像是粉丝与偶像的关系,是一种情感寄托。
就像TFBOYS的粉丝,并不是腾讯再找三个年轻帅哥组成组合就能把这些粉丝吸引过来,你很难去动摇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情感寄托关系。
第二,“求稳”思路下诞生的游戏,首先要直接面对同市场竞品的围剿,越是觉得数据好的领域,越是要面临数据好的巨头围剿。
比如因《原神》而立项的二次元开放世界游戏,他们之所以立项的一个原因是看到《原神》的优秀数据,而这个优秀数据恰恰体现了《原神》的强大,你要做同类型游戏首先要面对《原神》。
这就像之前聊“辣可可”在深圳流行后,涌现了一批模仿它的小炒黄牛肉餐馆。
但这些餐馆味道不如辣可可,价格甚至还更贵,服务也差,在相近的地段怎么竞争得过辣可可呢?
而且游戏不像餐饮有餐位和地段的限制,它的边际成本更低,这也让游戏比餐饮的“赢者通吃”效应更明显。
《崩坏:星穹铁道》也是一样,你同样做箱庭,做“中式科幻”,那么玩家首先是把你和《崩坏:星穹铁》作比较,那么你是否有信心去赢过它?
当米哈游不停在创新,继《原神》、《崩坏:星穹铁道》后的《绝区零》又采用了街头文化,你还以固有思路去模仿,能成功吗?
第三,二次元游戏开发中,资金不是核心因素。
如前文所言,《和平精英》可以通过腾讯的社交优势去抢夺《荒野行动》玩家,但二次元不是。
陈佩斯有句话说得好:“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啊!”你把不符合玩家需求的二次元产品推到玩家面前,大家可以选择不看。
尤其是在文化作品丰富的时代,这一现象更明显。你利用渠道优势去铺二次元产品,玩家不喜欢也不会接受。
这点在动画行业很明显,比如《机动战士高达》系列虽然拥有同样的IP,但受众有明显区别。
初代在老一辈高达迷中是神,很多人完全不看后面的作品,他们只认初代高达世界观下的故事。而后面的作品中,既有开辟新市场的《高达SEED》,也有暴死的低龄化作品。
他们虽然共同享有“机动战士高达”的ip,但表现天差地别,具体数据各位可以看NHK在高达40周年时的调研,笔者有时间也会做下分析。
notion image
如果各位读者看过之前笔者谈二次元游戏的文章就知道,二次元游戏和动画产业有相似之处,它并不是一个你投钱更多就能做出更好品质的品类
就像制作高达的Sunrise,也出过几部完全不受欢迎的烂作。动画和二次元游戏,更像是艺术品而不是商品,不是投资越多就越能赚钱。
因此“数据导向”、“模仿和微创新”、“社交导量”等方法论恰恰与二次元游戏八字不合
  1. 以手游市场现有的产品为数据,那么只能开发符合现有二游玩家需求的产品;
  1. 模仿现有游戏的人设和玩法,并不能挖来现有二次元游戏的忠实玩家;
  1. 社交导量,二次元用户并不热衷社交,而且不符合玩家喜好,喂到嘴边玩家也不吃……
大厂的优势,在二次元领域踢到了铁板。
 
结语
有一种观点是今年二次元游戏的困局是因为集中供给,但二次元游戏表现不佳在前几年也有体现,其中不乏网易的《幻书启世录》和西山居的《双生视界》受关注的二次元游戏。
那时是否也有集中供给的问题呢?
回顾历史,二次元游戏成功反而是小概率事件,在二次元分散供给的时代也鲜见成功者,集中供给是主因的可能性并不高。
最后谈谈笔者的观点,二次元游戏做创新,不是为了道德,而是为了生存。
创新去满足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看起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实际上比在红海挑战二次元巨头站稳的细分市场成功率更高。
期待具有创新思维的二次元游戏来占领市场。
上一篇
《生化危机:村庄》不是《生化危机8》
下一篇
风靡日本的“小可爱”为何受到Z世代追捧?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