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category
summary
language
面向群体
游戏品类
资料类型
平台
tags
password
Sub-项目
作者
文章链接
来源
标签
Parent 项目
发布时间
slug
icon
等你点关注都等的长猫了
欢迎关注“游戏寿司”
本公众号的主旨是发布游戏深度研究和日本游戏市场分析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

微博名称:游戏寿司
微信公众号ID:gamesushi
微信号ID:hebeihang
知乎ID:寿司君
遇/见
首先,我想先告诉大家断更这么久的原因。
上个月我从原公司离职后,陪家人到处走走聊聊天,就一直没时间发公众号。
不过最近生活回归日常,文章会继续更新,请大家未来也多关照~
2021年是个相遇的一年,希望2022年会更好。
最近“眯眯眼是否等于辱华”成为了网络空间辩论的核心议题。
事件的起因是陈漫的摄影、三只松鼠的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疑似迎合欧美人对中国人“眯眯眼”的刻板印象,因此遭到国内网民的声讨和抵制。
但也有声音认为:“眯眯眼就不配做中国人吗?”的确,我们中国人中是有一些人的眼睛偏细长,比如著名的李诞。
吵来吵去,看起来两边的观点都有一些道理。
在此,笔者先不下定义做判断,而是从游戏中的“眯眯眼”案例讲起,分析一下东西方审美差异。
日韩玩家看眯眯眼
2008年11月,EA推出了一款FPP(第一人称视角)游戏,名叫《镜之边缘》。
游戏非常新颖地以都市跑酷为主要玩法:一位名叫Faith的亚裔女子在一座神似东京的乌托邦都市中,负责帮人递送那些不方便通过网络、电话等媒介传递的物品,并逃避警察的追捕。
嗯,一看就是在红线附近反复试探的题材。
不过今天的主题不是它的剧情,而是人设,请看这个游戏的封面: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提这个游戏了吧?
这个游戏由于诞生年代较早,那时主机游戏还比较小众,网络也没现在这么普及,所以国内舆论对此也没有什么太大反应。
但是在主机游戏市场发达的日韩,这个角色设计引起许多当地玩家的普遍反感。
有兴趣的话各位可以去搜索一下过去的新闻,可以看到许多对《镜之边缘》人设的评论:日韩玩家普遍反映不太能接受这个人设。

但是很多欧美玩家不理解,他们甚至去Quora里问:为什么日本人不接受这个亚裔游戏角色。

然后就有亚裔回答说:Faith不被接受不是因为长得像亚洲人,而是因为她长得像西方艺术家眼中“亚裔女性应该长什么样子”。

也有韩国画师重新设计了他心目中的Faith形象,就是下面的右图,区别很明显吧?

眼睛形状、面部形状都发生细微的变化,更加偏向日本动漫的风格。
不过,这种风格其实也引发了另一种异议。
看到这张改图后,《镜之边缘》的制作人兼角色设计师Tom Ferrer表示他有些难过,他是这样说的:(注:解读片段观点可能会误读,这里尽可能保证客观分析)
“我们想创造一个更真实的角色。”
“我们想摆脱游戏中常见的典型女性角色,那种只有性感元素的女性,就像穿着钢铁比基尼一样。”
“我们希望她有魅力,但我们不想让她成为超模。我们希望她平易近人,更加真实。”
先不谈对错,Tom Ferrer的观点其实体现出东西方角色设计上的文化差异。
我们先从一个相对比较偏,比较难理解的“钢铁比基尼”说起。
钢铁比基尼与欧洲盔甲
角色设计上,欧美和日本的一些习惯有明显的方向性区别。
我们找一个西方奇幻角色为例,比如女骑士。
欧美的游戏公司在设计女骑士时,对盔甲细节会很考究,设计出来的盔甲能感觉到在实战中可以保护主人的安全。
颈甲、胸甲、护手等一应俱全,虽然整体还是以美观为主,但能看出设计师尽量去保证整个盔甲的实战性。

一些偏写实风格的作品,比如《指环王》里的女性骑士,就更加朴实,几乎看不到什么性感元素。

相比之下,日本游戏中的女骑士就很少考虑实战性了:著名的日式游戏女骑士saber的盔甲就更多是为了凸显角色的性格,没有考虑真实性。

那前面Tom Ferrer说的钢铁比基尼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下图右上角这种盔甲,我就不多解释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
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公司做西式奇幻会参考他们耳熟能详的中世纪历史,而日本做的日式奇幻主要参考物是《龙与地下城》与《勇者斗恶龙》这种游戏,这就导致日式奇幻更多以美丽而非实用为主要方向。
不只是盔甲,在其他元素中也有体现:比如《瘟疫传说:无罪》和《巫师》系列等欧美公司做的游戏中都会有公共磨坊这一建筑,但日式奇幻中这一建筑很少见,因为很多日式奇幻只是披着中世纪外衣的现代社会。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美国和日本做的中国题材动画中有各个朝代元素大杂烩,《降世神通》和《中华小当家》都是这样。但中国公司不会这么做,因为对自己的文化足够了解。
这也就是笔者的第一个结论:设计师在设计本国文化元素时会更追求真实性。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欧美公司都不做钢铁比基尼,著名的WOW就有这玩意儿,主要还是看游戏定位。
所以,Tom Ferrer对“钢铁比基尼”的吐槽我可以理解,但他在面对东方文化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眯眯眼是刻板印象
Tom Ferrer的观点潜台词是:
“你们东亚人不都长这样儿吗?”
“那种大眼睛的女性属于超模级别,普通人不长这样。”
这个观点就很emmmmm……体现出Tom Ferrer对东亚人的不了解。
注意,这里不是说眯眯眼不好看或者是“辱华”,而是一种眼型能不能代表所有人?如果欧美公司每次创作中国角色都使用那一种特征,我就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是在制造刻板印象。
换个角度就好理解了:我们中国人形容欧美白人经常会用到一个词“金发碧眼”,包括日本动漫也经常出现金发傲娇混血大小姐的形象,比如著名的“泽近爱理”。
这其实也是一种刻板印象,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联合调研机构的调查发现,61%的英国人是棕色头发。
我敢说,如果有中国游戏公司做欧美风格奇幻游戏中都是金发碧眼,一定会被骂出翔,要知道以《指环王》为蓝本的《中土世界:战争之影》里都有非洲裔角色了。

当然,Netflix的《巫师3》里也有,增加非洲裔角色是目前欧美社会的一个趋势,注意,这是考点。
东亚公司做的游戏里没有黑人都要被骂不够多元,以至于《最终幻想13》首次加了个黑人角色。
这些欧美公司都开始搞人种多元化,甚至改的违背历史和原著,结果每次一提到亚裔还清一色眯眯眼,还表示“你们就这样啊”,那我就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差别对待。
包括现在有一些好莱坞电影中亚裔担任反派、丑角,一次两次还好,但如果每次都这样,甚至像《Get Out》那样把亚裔塑造成和白人一起迫害黑人的形象,那我严重怀疑你在搞事(下图)。

再次重申,我不认为眯眯眼是辱华,但如果欧美公司每次都用眯眯眼塑造中国角色,那我觉得他们是在制造刻板印象。
有人真喜欢眯眯眼?
说到刻板印象,有个点很容易被忽略:刻板印象一定是有成因的。
讨论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谈一谈。说出来可能你会震惊,但这是真相:
眯眯眼的确是符合一些欧美白人审美的。
比如著名导演伍迪艾伦和他曾经的养女,现在的妻子。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CEO莱斯利·穆恩维斯和他的妻子。

尼古拉斯凯奇和他的第五任妻子。
客观来说,这些亚裔眼睛都不算大,甚至以国内的标准也算不上美女。
这个原因很多人也论述过,但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不只是女性,男性也是如此。随着防弹少年团的流行,也有很多白人女性偏好细长眼型的东亚男性。
甚至有白人故意整成东亚人的长相,比如下面这位小哥儿。
笔者不想对这个事情发表主观意见,而是想告诉各位:
眯眯眼能在欧美流行,的确是有一部分欧美白人好这口的。
现在日本动漫和韩国K-POP席卷欧美,让欧美人开始接受东亚文化,以东亚风格为美,其实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而我们中国什么强呢?
是手游。
未来中国手游会成为宣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现在《原神》和新武侠在欧美地区的流行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欧美流行文化的话语权,中国不去占领,那就让给韩国和日本了。
审美差异与游戏审核
东西方审美上的差异,其实比较容易出事儿。
笔者之前工作是用户研究,对进口的海外游戏,和出口的中国游戏,都重点提及了人设审美上的潜在风险。
比如FGO前段时间的武则天事件,这个我其实很早就已经有预警。哔哩哔哩的《无职转生》事件其实也是这种差异下的产物。
这个点难在哪儿呢?难在我们很多公司没有相应的文化审核职能,而且有一些员工心里有些小九九的,这就容易出事儿。
最近有个电影叫《尚气》,漫威总裁凯文·费奇专门接受中国人采访表示自己无意入华,“傅满洲”之类的设定都删改了。
但一个中国人去看的话,会发现这部电影到处都埋着雷点。
是漫威没中国员工呢,还是不敢说?你敢去指出领导犯错了吗?
结语
这里再说一个小段子哈:之前扎克伯格娶华裔妻子,有人以小扎身份写了个“我为什么娶了个丑女”的伪作。
别听他胡说,在小扎眼里普莉希拉·陈就是美女。如果女生的男友说“你虽然丑但我爱你”,那他是在pua你,让他滚。
- 作者:何北航
- 链接:https://www.gamesushi.cn/article/3c2d6363-fdf7-4bc7-b495-10a7f53c16a5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