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白菜谈游戏数据解读的客观性问题
00 分钟
2024-3-13
2024-12-5
type
status
date
category
summary
language
面向群体
游戏品类
资料类型
平台
tags
password
Sub-项目
作者
文章链接
来源
标签
Parent 项目
发布时间
slug
icon
等你点关注都等的长猫了
 
欢迎关注“游戏寿司”
本公众号的主旨是发布游戏深度研究和日本游戏市场分析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
notion image
微博名称:游戏寿司
微信公众号ID:gamesushi
微信号ID:hebeihang
知乎ID:寿司君
 
各位在看一些商业分析时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研究报告:
某某地区收入or下载排行榜前100的游戏中,有百分之多少多少都是某某类型的游戏,可以看出某某地区人喜欢某某类型游戏……
看完报告领导一拍板:“那我们也做某某类型游戏发某某地区!
结果游戏一上线,扑街。
也许领导会纳闷:根据客观数据得出的客观结论,怎么就不灵了呢?是执行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时代变了?
其实真相是:你以为的客观结论,实际上是报告作者的主观判断,原因在于在数据解读环节没有做到严谨的推理论证。
上一篇文章笔者提到:当我们在过去看到日本手游市场上有大量二次元回合制RPG游戏时,很多人解读为日本人喜欢二次元,或者是日本人喜欢回合制RPG,再或者是日本二次元游戏玩家喜欢回合制RPG,诸如此类的解读很多。
这个解读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想不太对:《荒野行动》不是二次元吧,Apex也不是二次元吧?但不也挺火的?
二次元游戏中,《原神》不是回合制RPG吧?《赛马娘》也不是回合制RPG吧?但是市场表现不错呀?
关于数据和现实的一些矛盾,当时笔者说了这么一句话中世纪欧洲人主要吃黑面包,是因为大家喜欢,还是因为大家没得选呢?
notion image
不过这句话是一种调侃,也不算严谨,下面笔者从游戏角度做一下说明:某个时间段,某个市场出现大量同类题材同类玩法的游戏,不一定代表这个市场的玩家更偏好这类题材和玩法
把这种现象简单解读为“玩家偏好”,其实并不严谨,因为可能只是大家没得选。
比如有段时间印度市场“飞行棋”流行,有的文章认为“印度人喜欢飞行棋”,问题是印度玩家有得选吗?
notion image
后来《FreeFire》在印度流行后,也没有人去讨论“印度人喜欢飞行棋”了,这就是一个只看现象不分析底层逻辑的案例。
当然“黑面包”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还有一种食物可以反映出现象与偏好之间更多更复杂的关系,那就是大白菜。
notion image
老北京的大白菜
很多南方人不理解老北京人对大白菜的感情。
每年入冬时节,用三轮车装上堆成小山一般的“冬储大白菜”拉回家码好,就是许多北京家庭最隆重的入冬仪式。
notion image
《HOT男人》APP的文章《南方人永远理解不了,北方人为啥那么爱吃大白菜》中做过一番分析,一个北京家庭冬天大白菜的消费量要上千斤
文章是这样写的:记得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奶奶差不多每年都是上千斤白菜打底儿。 是的,上千斤。 这个数字虽然听起来难以置信,但认真算一算,其实颇为合理: 假设一颗大白菜的重量是4斤,那1000斤就是250棵。 那时候一个北方家庭差不多有4到5口人,一顿吃1棵白菜的话,一天就要干掉2棵。 所以1000斤白菜可以吃125天,也就是4个月,将将能熬过一冬。
大白菜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政府要贴钱维持它的低价,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们用“白菜价”来形容便宜。
文章中写道:以1986年为例,北京市光花在冬储大白菜上的财政补贴就是四千万。再算上其它蔬菜的运输、销售等各种成本,一年用于蔬菜补贴的花销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 相当于贴进去两座立交桥。
文中还提到由于白菜需要赶在每年11月中旬前,就被市民买回家进行储存,为此国家成立了“秋菜指挥部”向计委、商委、财政、物价、公安、环卫、交管、气象、运输、菜蔬公司等多个部门发布命令,来统筹规划大白菜的收贮运销等一系列流程。
notion image
如果因为延误时机导致居民存不上大白菜,那可是要饿死人的啊,因为当时的北京人压根没什么可选的冬天时令菜。
在《食物改变历史》中写道:“在北京,据档案资料记载,一直到1990年前,冬春蔬菜的95%都是大白菜。
因为,没有塑料大棚的时代,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蔬菜品种少,价格低廉、易贮存的大白菜当仁不让地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主要指塑料大棚)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一些思想上的变化,大家的选择多了,白菜不再是北京人冬季的主要菜品。
1992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此后,大白菜的销量就一年不如一年。
《南方人永远理解不了,北方人为啥那么爱吃大白菜》写道:到了1997年,冬储大白菜的销量不足1亿公斤,而这个数字在七十年代时曾经是3.5亿公斤。1998年的秋天,“秋菜指挥部”不再集结,它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白菜销量下降在多个渠道都有相应的信息佐证,在《北京怀旧之冬储大白菜》这篇报道中,菜农李学庆在北京购买冬储大白菜最火爆的两周时间里,他每天能卖出将近一吨白菜。
notion image
但是,现在每位顾客平均购买不到100斤,而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数字是500斤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是从报道和实地考察中我们能看到,现在很多购买冬储大白菜的顾客以老年人为主
notion image
一种比较可信的理论是:人类对食物的偏好是从幼儿时期到童年后期形成的,老年人吃冬储大白菜的习惯反映了他们童年时的食物种类。
《纽约时报》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娘胎里带来的》一文中援引费城的非营利研究机构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的生物心理学家朱莉·门内拉(Julie Mennella)的话说,“儿童有一点非常有意思,他们在人生最初几年形成的喜好决定了他们未来选择吃什么。饮食习惯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到童年后期,但是一旦形成,一旦经过了一段时间,真的很难改掉。”
通过研究理论、数据和资料,我们或许能够得出大白菜销量逐年下降的原因,并对未来做出预测,而且预测能得到验证,那么这个理论就是比“北京人喜欢大白菜”更可靠一些
以同样的思维去分析游戏领域,会有一些新的待验证的假设:玩家对游戏的偏好是否也存在决定性的形成时期?如果有,是什么时期?
比如2018年JOGA(日本在线游戏协会)发布的日本游戏市场调研数据中,日本二次元游戏玩家年龄明显偏大。
notion image
那么问题来了:二次元回合制RPG会不会就是日本游戏市场中的“大白菜”呢?
这些三四十岁的玩家喜欢回合制RPG是因为他们从小玩的就是回合制RPG,他们消费能力强但逐渐萎缩。
而新成长起来的年轻玩家更偏好《荒野行动》这类重社交重操作的游戏,这一点也可以从《荒野行动》用户数增长中证明。
当然,以上都是猜想,还需要更严谨的推论,只不过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可能性较高,比如《原神》和《赛马娘》的成功都能看出“日本人喜欢回合制RPG”的不严谨。
一种可能是“30~40岁的日本玩家更偏好回合制RPG”,根据这个猜想,笔者对日本市场回合制RPG的看法会更偏向于使用老IP,比如《樱花命》如果能坚持采用原版时期的背景、人设和画风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惨。
当然,这也是笔者个人的推论,不够严谨,但是比起某些人掺杂过多主观判断的所谓的“观数据研究报告”其实已经是相对严谨了,只不过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对表面现象下深层逻辑的严密解读,对的数据能带来错误的结论。
结语
“黑面包”和“大白菜”可以指代一种游戏类型或题材,前者是玩家没得选,后者是虽然没得选,但是长期以来培养出了对这类游戏或题材的喜爱,只是没有新鲜血液加入,群体在萎缩。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泡菜”(or米粉),虽然从历史发展来看,泡菜也属于“没得选”产生的(受限于古代的储藏技术),但消费者的偏好长期保持并传承,这种类型在游戏中也有。
那就是“社交游戏”。
上一篇
根据客观数据做的游戏怎么就失败了?
下一篇
【预测复盘】谈微软Xbox计划进入手游市场

评论
Loading...